這位主動求醫(yī)的母親,姓趙,我們稱她為趙阿姨。
第二天,我約她在學(xué)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見了面。
趙阿姨看起來很憔悴,但衣著得體,談吐也很有修養(yǎng),不像我想象中那種蠻不講理的“惡婆婆”形象。
我開啟了“望聞問切”功能。
【姓名:趙敏。狀態(tài):重度焦慮,伴有神經(jīng)衰弱。病因:對自己親手培養(yǎng)出的“媽寶男”兒子感到絕望和失控?!?/p>
有趣。
一個親手把兒子養(yǎng)成媽寶男的母親,現(xiàn)在又想親手“治好”他。
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。
趙阿姨一坐下,就打開了話匣子,開始控訴她那個“不成器”的兒子和“和稀泥”的老公。
她兒子叫周浩,今年二十四歲,大學(xué)畢業(yè)兩年了,一份工作沒干超過三個月。
每天在家打游戲,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。
襪子攢一盆等他媽洗,外賣垃圾堆在房間里發(fā)臭也懶得下樓扔。
每個月,雷打不動地問家里要五千塊生活費,美其名曰“過渡期”。
“蘇同學(xué),不,蘇醫(yī)生?!?/p>
趙阿姨痛苦地揉著太陽穴,“我承認,他小時候,是我太溺愛他了。他爸工作忙,常年不在家,我一個人帶他,什么都舍不得讓他做。我覺得男孩子嘛,只要學(xué)習好就行了。結(jié)果……學(xué)習也沒搞好,還養(yǎng)成了一身臭毛病?!?/p>
“我現(xiàn)在讓他出去找工作,他爸就說‘孩子還小,別逼他’。我讓他自己洗衣服,他爸就說‘你順手洗一下怎么了,累不死你’。我斷他的生活費,他爸就偷偷給他塞錢!”
“這個家,快沒法待了!”
趙阿姨越說越激動,“我那個兒子,現(xiàn)在完全被他爸慣得無法無天了!昨天,就因為我沒給他買最新款的游戲機,他居然指著我的鼻子罵我,說我不配當他媽!”
我靜靜地聽著,沒有插話。
等她情緒稍微平復(fù)了一些,我才開口問道:“趙阿姨,您是希望我怎么幫您呢?”
“我想讓你……治好他!”
趙阿姨的眼神里充滿了期盼,“讓他別再依賴我們,讓他能獨立,能自己出去找工作,像個正常男人一樣生活!”
我看著她,突然問了一個問題:“那治好了他,讓他獨立了,您……會失落嗎?”
趙阿姨愣住了。
我決定對她用掉那次寶貴的“洞察之眼”。
【是否對目標人物“趙敏”使用“洞察之眼”?】
【是。】
下一秒,趙阿姨的形象在我眼中變得透明,一團紛亂的思緒在她腦海中浮現(xiàn)。
【他是我兒子,我當然希望他好……】
【但是如果他真的獨立了,不再需要我了,我該怎么辦?】
【我這輩子都是為了他活的……他走了,我的生活還有什么意義?】
【不行,他不能完全脫離我。他可以獨立,但必須還在我的掌控之中。他得聽我的話,按照我為他規(guī)劃的路線走……】
【對,他得變得優(yōu)秀,但又不能太優(yōu)秀以至于我管不住他……】
我收回了目光,心中一片了然。
病得最重的,恐怕不是她那個媽寶男兒子。
而是她自己。
她想要的不是一個獨立的兒子,而是一個升級版的、更符合她期望的“聽話的兒子”。
她所謂的“治療”,不過是想換一種方式,繼續(xù)控制她兒子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