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底疫情結束,隨后進化了幾代的病毒掃蕩似的襲擊了所有人,類似重感冒的病情每個人的反應都不一樣,有輕有重,但都不致命了,三年的口罩災難終于過去了。
前面提過,阿土的房東是要賣房的,老劉家租的房子,雖然居住功能完善,但院子小,能規(guī)劃出的養(yǎng)魚場所很有限。所以兩家人都要重新物色合適的住所。牛牛在蘇州的時候,阿土就開車帶著劉哥和嫂子開始到處去看房了。遇到一處能滿足所有需求的房子真的是很難很難。老劉一家五口,首先要滿足老少三代的起居生活,另外還要有足夠大的地方來放置一百多口魚缸加上養(yǎng)魚池。阿土和牛牛找房相對容易些,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摸索,阿土一個人在沒有幫手的情況下,也只能管理七八十口魚缸,兩人的居住加上魚房面積有一百平米也夠了。
找房,看房從三月一直持續(xù)到六月,功夫不負有心人,一處房子夠多,院子夠大,租金夠低的適合老劉的院子找到了,恰巧這處院落的前面還有一個院落也出租:三間正房(跨度很大),兩間廂房,牛牛覺得這院有點臟,廂房的土炕土灶,廁所的蹲坑都要拆改,但阿土說:啥房子都架不住收拾,不需要你干,等我收拾出來,你就會喜歡的。
兩家再次成了鄰居。老劉家的院子是房東新蓋的,三間居室連著一個可以做小型廠房或加工車間的大通房,老劉看中的就是這個大通房,即能放得下一百多口魚缸又能設計出十幾個容量大的魚池。美中不足的是,沒有室內廁所,有一個廂房可以做廚房,但所有設施的安裝都要自己搞,當然阿土家的活也不少。
2023年的夏天,華北平原酷暑難耐,動輒就是三十八九度的高溫天氣,兩家人開始收拾房子。大主力非阿土莫屬,光是幫著劉哥和嫂子就干了小一個月,自己家又折騰了一個月。累并快樂著,兩個多月后,兩家人在改造好,收拾干凈的新家安居了。阿土,劉哥和嫂子,在那個揮汗如雨的夏天每個人都掉了十幾斤的肉,牛牛很是心疼自己的阿土。
阿土的魚終于養(yǎng)好了,不再死魚,也開始一批一批地繁殖了,而且某些缸里還出現了品相很好的魚,能養(yǎng)出精品魚對養(yǎng)魚人來說是很有成就感的??吹桨⑼林厥靶判?,牛牛自然也很開心。
魚長大了,來老劉家買魚的魚商,也順道看了看阿土的魚房,買走了100對魚,這是阿土養(yǎng)魚掙的第一筆錢,錢雖不多,但意義重大。隨后阿土和牛牛跟劉哥和嫂子,去了幾次魚市也賣了點。買賣的經營終歸是要靠自己的,老劉家的模式是不適合阿土的,這是后來阿土和牛牛的共識。
首先,劉哥家的勞動力多,日常的喂食,換水,刷缸,賣魚時高強度的撈魚,打包,裝箱,四個主力隊員,完全忙的過來,所以老劉的生意主要是以量取勝。牛牛心里計算過,魚池每半年多就產出2千多條成魚,按魚市批發(fā)價,根據品種品相不同每條幾毛錢到一兩塊錢不等,一個池子的年產出大約是三千元。十六個魚池批發(fā)的總收入是五萬元。一百多口缸里養(yǎng)的品相好的魚是四月到十月每周末去市場零售的,一次千八百,一年也有三萬左右的產出,老劉還設計出了幾個室外大池子,夏天養(yǎng)一季的,每個池子五千條,四個池子,也有一兩萬的收入,這樣老劉一家忙活一年,收入近十萬元。十萬元收入并不高,但老劉很滿足,一是一家人能在一起,二是不受限制自由度高,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:我高興了就多干點,不舒服了就少干點。
這種模式對阿土完全不適合,只有一個勞動力(牛牛連半個都算不上),所以大規(guī)模,走批發(fā)路線是行不通的。阿土一個人忙活,也就管理七八十口缸。思來想去,阿土最后決定走精品路線,周末去市場零售,另外在網上售賣。周末的市場零售,因比老劉家少了一半的缸,零售額也就五六百,七個月會有一萬五六的產出。算出這個賬,牛牛已經很滿足了,她本來就不想阿土太辛苦,也不指望他掙大錢。但阿土是不滿足的,他要開辟網上的賣魚渠道。
阿土每天看魚友的視頻,頻繁出入他們的直播間,給一些播主留言,陸續(xù)結識了幾個談得來的魚友,還把自己養(yǎng)的品相好的種魚免費送給他們,當然也收到了回贈的魚,阿土跟牛牛說,這些人以后都要靠直播賣魚,我可以給他們提供精品魚,直播賣魚是可以賣出高價的,跟他們合作我即便是拿小頭也比零售賺的多。
看到阿土躊躇滿志的樣子,牛牛堅信沉寂谷底那么多年的阿土應該觸底反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