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郊,前朝廢棄的“百花園”,如今成了整個大明王朝最繁忙的工地。
三百名匠人,第一次吃上了飽飯,領上了月錢,住進了遮風擋雨的營房。
他們身上那股世代相傳的麻木和卑微,正被一種滾燙的干勁所取代。
國器監(jiān),就在這片廢墟之上,野蠻地生長著。
解縉拿著一本厚厚的賬簿,快步走到朱允炆身邊,他這位新晉的“首席執(zhí)行官”,幾天下來眼窩都深陷了下去,但精神卻異??簥^。
“陛下,所有工匠名冊、物料清單、開支用度,皆已記錄在案。按您的吩咐,分設‘研發(fā)’、‘生產(chǎn)’、‘品控’三部,王總工程師主抓研發(fā),下設十二個工坊,分管木、鐵、泥、瓦……”
朱允炆打斷了他,沒有看賬本,而是徑直走向剛剛完工的一排“建文犁”。
這些犁,和他當初的設計圖幾乎一模一樣,流線型的曲轅,閃著烏光的犁鏵,充滿了簡潔的力量。
王狗兒迎了上來,臉上帶著質(zhì)樸的驕傲。
“陛下請看!弟兄們這幾天趕制出一百二十套!這是其中的十把,每一把,都跟臣親手做的分毫不差!”
朱允炆拿起一把,掂了掂,沉默不語。
“狗兒,你過來看?!?/p>
王狗兒湊過去,不明所以。
“你告訴我,這十把犁,真的一模一樣嗎?”
王狗兒撓了撓頭:“陛下,這……看著是一樣啊。鐵是好鐵,木是好木,絕對結實!”
“我問的是,一模一樣嗎?”
朱允炆的手指,從第一把犁鏵的曲面,滑到第二把。
“這一把,弧度緩了半分。這一把,犁壁厚了三厘。還有這一把,比旁邊那把重了至少半斤。”
這些細微的差別,若非刻意比較,根本無人能察覺。
王狗兒張大了嘴。
“陛下,這……這打鐵全憑師傅的手感和經(jīng)驗。張師傅的鐵活兒厚重,李師傅的活兒靈巧,各有千秋,但都是上好的犁??!”
“我不要各有千秋!”朱允炆的聲音陡然嚴厲起來,“朕要的是復制!是一萬把、十萬把,從京城到云南,從模子里刻出來的一樣!任何一個零件壞了,隨便從倉庫里拿個新的就能換上!這叫‘標準化’!這叫‘可替換零件’!你懂不懂?!”
“標準化?”
“可替換零件?”
王狗兒被這兩個聞所未聞的詞砸得頭發(fā)懵。
他喃喃自語:“用模子?陛下,那是鑄鐵鍋、澆鐵水的粗活兒啊,又脆又不好用。
這犁頭,需得把里頭的雜質(zhì)都給鍛打出來,才能堅韌耐用。要是用模子,不就把好鐵給糟蹋了?”
一個技術宅的靈魂在朱允炆體內(nèi)咆哮。
跟一個古代的頂級工匠,解釋什么是“公差”,什么是“流水線”,什么是“質(zhì)量品控”,這簡直比跟黃子澄那幫人解釋“用戶體驗”還難!
就在此時,解縉匆匆趕來,臉色前所未有的凝重,他手里拿著幾片斷裂的鐵片。
陛下,出事了!”
解縉壓低聲音,但語氣中的焦急無法掩飾。
“戶部撥下來的第一批款子,造出的一百二十套建文犁,剛剛在城郊石子地里測試,報廢了三十多套!犁頭普遍反映太脆,一碰到硬點的石子地,就崩口了!還有的,磨得太快,半天就鈍了!”
他頓了頓,咬牙道:“更糟的是,消息不知怎么走漏了?,F(xiàn)在朝中那些舊臣們,正拿著此事大做文章,彈劾國器監(jiān)是‘耗費錢糧、制造廢鐵’的無底洞,說您……說您玩物喪志,動搖國本!黃子澄的門生更是上躥下跳,嚷著要封了國器監(jiān),請陛下回宮靜讀圣賢書!”
王狗兒一把搶過那幾片報廢的犁鏵,臉色瞬間變得慘白。
這簡直是當著皇帝的面,打他這個“總工程師”的臉。
“不可能!我用的都是百煉鋼,怎么會……”
朱允炆拿過一片崩口的犁鏵,心念一動。
【洞察之眼】開啟。
【物品:國器監(jiān)試制版犁鏵(殘次品)】
【材料分析:高碳鋼。雜質(zhì)(硫、磷)含量超標。晶體結構粗大不均?!?/p>
【設計缺陷:符合設計圖?!?/p>
【工藝瓶頸:鍛打不足,未能完全去除雜質(zhì)。未經(jīng)過熱處理,硬度與韌性嚴重不足?!?/p>
問題不在設計,在材料和工藝!
他大步走向不遠處那幾個煙熏火燎的煉鐵爐。熱浪撲面而來。
【目標:土法煉鐵爐】
【核心參數(shù)分析:】
【爐溫峰值:約950度(效率低下)】
【風量控制:人力鼓風,斷續(xù)、不均(嚴重缺陷)】
【燃料:劣質(zhì)焦炭(燃燒不充分)】
【產(chǎn)出品評估:高雜質(zhì)生鐵。成品率低,性能不穩(wěn)定?!?/p>
一連串的數(shù)據(jù),讓朱允炆找到了所有問題的根源。
王狗兒和一眾工匠跟在他身后,大氣都不敢出。
朱允炆停下腳步,轉(zhuǎn)身面對他們,表情前所未有的嚴肅。
“狗兒,還有你們,都看好了!”
他撿起一根木炭,就在滿是塵土的地面上畫了起來。
“你們的爐子太矮,就像個小湯鍋,鐵水和鐵渣混在一起,永遠都分不干凈!”
他畫出一個高聳的爐體。
“這叫高爐!把爐膛砌高,至少五尺!用最好的耐火磚!這里,開一個出鐵口,這里,開一個出渣口!……”
他的筆畫飛快,一個遠比現(xiàn)有煉鐵爐更復雜、更科學的爐體結構圖,出現(xiàn)在眾人面前。
“還有風箱!別用人拉了!去河邊,用水車!給朕造一個水力驅(qū)動的連續(xù)鼓風機!朕要的風,是持續(xù)不斷的,是能把鐵燒成金水的風!”
工匠們?nèi)伎瓷盗?,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奇特的爐子。
“最后一步!”朱允炆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炭灰,他的話語里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魔力。
“等鐵水出來,鑄成犁鏵之后,再把它燒到通紅,然后,立刻扔進冷水里!”
王狗兒失聲驚呼:“陛下,萬萬不可!熱鐵入水,非炸即裂??!”
“沒錯!”朱允炆冷冷地盯著他,“裂了的,就是廢物!就是雜質(zhì)沒去干凈的!沒裂的,才是朕要的百煉精鋼!這叫‘淬火’!”
“去試!現(xiàn)在就去!炸了,朕擔著!料錢,朕出!”
皇帝的金口玉言,帶著一股不容反抗的威嚴。
王狗兒看著地上的圖紙,又看看皇帝那張年輕卻充滿自信的臉,他咬了咬牙,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。
“聽陛下的!所有人,動起來!拆了舊爐,建新爐!”
整個國器監(jiān),變成了一臺瘋狂運轉(zhuǎn)的機器。
解縉調(diào)撥來最好的耐火磚,王狗兒帶著最頂尖的匠人,沒日沒夜地研究圖紙,建造高爐。
過程遠非一帆風順。
但朱允炆總能冷靜地指出問題,修改設計。
他甚至親自下場,用泥巴和木棍,給工匠們搭建了一個1:10的模型,那份從容和淵博,漸漸穩(wěn)住了所有人的心。
三天后,第一座改良版的高爐,終于噴出了遠比之前熾熱的火舌。
水車帶動的巨大風箱,發(fā)出沉悶而有節(jié)奏的轟鳴。
當?shù)谝粻t顏色更純凈的鐵水,被澆筑進朱允炆親自設計的標準化砂型模具中,冷卻成型后,王狗兒親手夾起那塊通紅的犁鏵,屏住呼吸,猛地插入冰冷的水池中。
“刺啦——!”
一陣濃郁的白霧蒸騰而起。
所有人都死死盯著水池,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沒有開裂!沒有爆炸!
王狗兒顫抖著手,將那塊變得漆黑的犁鏵撈了出來,隨手抄起一把鐵錘,對著它狠狠砸下!
“當!”
一聲脆響,火星四濺。
鐵錘被彈開,而那塊犁鏵上,只有一個淺淺的白點。
“好硬!”
“我的天!這才是真正的寶貝?。 ?/p>
工匠們爆發(fā)出震天的歡呼。
朱允炆接過那份成功的淬火犁鏵,心中涌起一股產(chǎn)品V1.0上線的成就感。
王狗兒撫摸著那塊冰冷堅硬的犁鏵,又看了看旁邊模具里等待澆筑的幾十個一模一樣的砂型,他好像……有點明白皇帝口中的“標準化”和“效率”是什么意思了。
【叮!劃時代的技術革新!】
【“高爐煉鋼”與“淬火工藝”研發(fā)成功,大明王朝的材料學基礎被徹底重塑!您已為工業(yè)革命奠定了第一塊基石!】
【國運大幅提升!國運點數(shù)+100!】
【檢測到基礎科學的重大突破,科技樹已更新!解鎖科技樹目錄:【基礎材料學】!】
就在此時,解縉拿著一份急報,面色凝重地穿過歡呼的人群。
“陛下!”
“說。”
“戶部急報,京城內(nèi)外,煤石價格一日三漲,城中百姓無炭可用,已有多家黑心商戶囤積居奇!再有月余便要入冬,若不想辦法,恐怕要凍死人了!”
解縉的聲音壓得很低。
“而且……國庫,也快沒錢支撐國器監(jiān)的消耗了?!?/p>
朱允炆掂了掂手里的犁鏵,又看了一眼旁邊堆積如山的黑色煤石。
他嘴角微微上揚。
缺錢?缺煤?
這不巧了嗎?下一個爆款產(chǎn)品的“用戶痛點”,自己送上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