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船揚帆南下,一路經(jīng)運河,過長江,終抵姑蘇。姑蘇城,黛瓦白墻,小橋流水,絲竹隱隱,
雖無京城富貴氣象,卻別有一番清雅靈秀。黛玉并未直接住進林家舊宅(已顯破敗),
而是在繁華卻不失清幽的觀前街,購置了一處三進帶園子的精致宅院,題名“停云小筑”。
宅內(nèi)亭臺樓閣,小巧玲瓏,引一彎活水入園,遍植翠竹、芭蕉、梅蘭,清幽雅致更勝瀟湘館。
憑借帶回的巨額資金和通州碼頭三處旺鋪的穩(wěn)定收益(林忠已安排可靠人手經(jīng)營),
黛玉并未坐吃山空。她深知,唯有掌握財源,方能真正自立。
她利用父親林如海當年在江南官場、文壇遺留的人脈聲望(雖人走茶涼,但清名猶在),
以及林家部分忠心舊部的襄助,幕后運籌,重振家業(yè)。
她并未涉足鹽、鐵等官營暴利(易招禍患),亦不染指絲綢等競爭激烈之行當。
是另辟蹊徑:* **開辦“漱玉書局”與“縹緗閣”刻坊:** 聘請飽學之士??惫偶?,
精選時文,雕版印制。其書紙質(zhì)精良,校勘嚴謹,版式清雅,更兼黛玉眼光獨到,
常搜羅刊印些冷門卻極有價值的先賢文集、地方志書、農(nóng)桑醫(yī)卜實用之冊,
深受江南士林及藏書家推崇,聲名鵲起,利潤頗豐。
* **經(jīng)營“停云茶苑”:** 擇小筑園中臨水敞軒,布置清雅,專營天下名茶,
尤以黛玉自創(chuàng)的幾味花茶、藥茶(如“雪魄梅魂”、“竹露荷風”)為特色,
佐以精致蘇式茶點。茶苑只接待文人雅士、閨閣名媛,格調(diào)清高,
漸成姑蘇文人品茗論道、閨秀聚會的風雅之地,日進斗金。
* **資助寒門學子:** 以父親林如海之名,設(shè)“如海義塾”,聘請名師,
免費教導貧寒聰慧子弟;又設(shè)“潤筆基金”,資助有才學卻困頓的文人刊印文集、舉辦文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