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劍宗的御劍飛行,是每個弟子的必修課。
對于劍無心這樣的天才來說,這是第二天賦。而對于大部分普通弟子來說,這堪比考駕照,充滿了血與淚。
外門的練功坪上,每天都能看到歪歪扭扭、搖搖欲墜的飛劍,以及從飛劍上掉下來的、鼻青臉腫的弟子。
這天,輪到我測試。
負責教學(xué)的張執(zhí)事,看到我那把破破爛爛的鐵劍,嘴角就忍不住抽搐。
“林黛,你的劍……還能飛嗎?”
“理論上可以?!蔽覈乐?shù)鼗卮稹?/p>
“好,那你……從這里,飛到對面那座山頭再回來。記住,要快,要穩(wěn)。”張執(zhí)事隨手一指。
劍無心站在一旁,一臉擔憂。他知道我的御劍方式很“邪門”,但畢竟沒有經(jīng)過長途測試。
我點了點頭,拿出我的筆記本電腦——這是我下山托人買的,用太陽能充電板供電——然后將一根特制的、用“靈石”作為數(shù)據(jù)線核心的連接線,一頭插在電腦上,一頭插在飛劍的“USB接口”上。
周圍的弟子們都看呆了。
“那是什么法寶?看起來好奇怪?!?/p>
“她要干什么?御劍之前還要先卜一卦嗎?”
我沒有理會他們,而是迅速在電腦上,用Python調(diào)用了一個開源的地圖庫,將兩座山頭的經(jīng)緯度輸入進去,然后運行了一個“A*尋路算法”。
path = a_star_search(start_node, end_node, map_data)
瞬間,一條最優(yōu)的、考慮了風(fēng)阻、靈氣密度分布和重力影響的三維飛行路徑,以紅色曲線的形式,出現(xiàn)在了我的屏幕上。
“OK,路徑規(guī)劃完畢?!蔽覍⑺惴ńY(jié)果,編譯成一段指令集,上傳到了飛劍的“臨時存儲器”里。
my_sword.upload_flight_path(path)
我拔掉數(shù)據(jù)線,跳上飛劍。
“走了?!?/p>
嗖!
沒有絲毫的搖晃和遲疑。我的鐵劍像一架設(shè)定好航線的無人機,以一個完美的切線角度,瞬間加速,化作一道幾乎看不見的黑線,沖向了對面的山頭。
整個練功坪,只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弟子,和被音爆聲震得嗡嗡作響的空氣。
“這……這是什么速度!”張執(zhí)事駭然道。
劍無心也是一臉呆滯。他御劍,追求的是人劍合一的“意”。而我這個,追求的是純粹的、冰冷的“效率”。
不到三十秒,那道黑線去而復(fù)返,以一個極其精準的“反向制動減速”,穩(wěn)穩(wěn)地停在了原地。整個過程,平穩(wěn)得像是在坐高鐵。
我從劍上跳下來,拍了拍衣服。
“執(zhí)事,測試完成。往返用時28.3秒,平均時速3馬赫,最高時速5.2馬赫。飛行軌跡誤差小于0.1毫米。需要導(dǎo)出飛行日志嗎?”
張執(zhí)事張著嘴,一個字也說不出來。
其他弟子看我的眼神,已經(jīng)從看“廢柴”,變成了看“怪物”。
只有劍無心,沖了過來,一把抓住我的肩膀,激動地問:“你是怎么做到的?為什么你的劍,可以飛得這么快,這么穩(wěn)?”
“因為算法?!蔽已院喴赓W地回答。
“算法?”
“對?!蔽抑噶酥改切┻€在天上搖搖欲晃的師兄弟們,“你們的御劍方式,是基于‘直覺’和‘感覺’的模糊控制。而我,是基于‘數(shù)學(xué)模型’和‘最優(yōu)解’的精確控制?!?/p>
我頓了頓,用一種看“原始人”的眼神看著他。
“簡單來說,你們還在用手走路,而我已經(jīng)開上了F1賽車?!?/p>
那一刻,劍無心那顆堅如磐石的劍心,第一次,出現(xiàn)了一絲裂痕。他引以為傲的劍道天賦,在我的“算法”面前,顯得如此的……原始和低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