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到曲阜孔家之時,崇禎的眉頭狠狠一挑。
這個龐大且受世人推崇的家族,可是有錢得很呢。
享受大明無數(shù)特權(quán),而在清軍入關(guān)之時,衍圣公孔胤植率先上表歸順滿清,并接受冊封。
名曰務(wù)實。
堪稱巨富圣裔,在崇禎提出捐銀助戰(zhàn)之時,人家的玩法是以圣德之義鼓勵百姓捐錢捐物為國助力。
自己,一個銅板都不曾拿出。
有著圣裔頭銜傍身,他們極受朝臣推崇且和朝臣之間的關(guān)系極為親密。
所以天啟易溶于水的答案似乎已經(jīng)很清晰了。
因為天啟早就安排魏忠賢去暗中探查八大晉商,也就是說天啟也早就準(zhǔn)備對八大晉商動手了,但他卻在最后一步功虧一簣。
而這些事歷史上的崇禎是不知道的,他根本就沒給魏忠賢拿出這些東西的機會。
因為他認(rèn)為干掉閹黨就能讓大明撥亂反正,更認(rèn)為大明的問題全是因閹黨而來。
但事實上,東林黨暗中掌握的力量更加的驚人,而閹黨是唯一能制衡他們的勢力。
所以魏忠賢,很重要。
“朝堂之上和八大晉商勾結(jié)的是何人?”
魏忠賢聞言躬身:“回皇爺,依照奴婢探查確定和山右商賈來往密切的有吏部侍郎李建泰。”
“工部尚書薛鳳翔,禮部侍郎錢謙益,南京戶部大學(xué)士錢龍錫?!?/p>
說到這再次抬頭小心翼翼的看了崇禎一眼:“還有京營掌印提督,成國公朱純臣,以及...國丈周奎?!?/p>
聽到這些名字,崇禎怒極而笑。
李建泰山西人,崇禎十六年自請督師鎮(zhèn)壓李自成。
崇禎感動不已,行親征禮為他送行,但這犢子剛到河北聽到清軍來了撒腿就跑,跑到保定躲起來名曰退守。
隨后崇禎自縊他投降大順,隨后又投降滿清。
再然后起兵反清被干掉。
薛鳳翔史書上的記載并不多,沒有投靠魏忠賢也沒有參與東林黨的記載,但能在那等環(huán)境下不投靠任何人當(dāng)上工部尚書,這本身就有問題。
而他能當(dāng)上工部尚書還和一件事有關(guān),天啟大爆炸。
王恭廠大爆炸致兩萬余人傷亡,原工部尚書董可威被炸斷雙臂免職。
而當(dāng)時的薛鳳翔,正是工部侍郎。
他是最大的受益者。
錢謙益這位水涼居士就不用贅述了,而錢龍錫這個人則是東林黨頭目之一,崇禎元年后進(jìn)入內(nèi)閣。
袁崇煥殺毛文龍他出力甚重。
而朱純臣,明初朱能的后人,世襲頂級勛貴,和魏國公(徐達(dá)后裔),英國公(張輔后裔)并列大明勛貴金字塔頂層。
提督掌印京營軍權(quán),名義上比提督京營的英國公地位上還要高。
但這就是這么一個享受大明福蔭十余代的世襲勛貴,在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時開城門迎闖王投降了。
而且還跪地死諫李自成登基稱帝,隨后不久被李自成以追贓助餉干掉抄家,家資數(shù)百萬。
周奎,就是皇后周氏的爹,出身南直隸蘇州府的一個略有家財?shù)男∩特湣?/p>
得益于大明選后不看出身,搖身一變成了崇禎的老丈人。
這位國丈在后世可是大名鼎鼎,極其貪財吝嗇又極盡齷齪之能。
崇禎后期窮的非但自己穿著打補丁的內(nèi)衫,就連后宮的妃嬪們也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。
為了支援前線崇禎提議大臣捐資助軍,而這位國丈爺撒潑打滾一文錢不出,而且義正言辭的告訴崇禎:老臣安得多金?
后來周皇后變賣首飾湊了五千兩給他送去讓他捐資。
結(jié)果這位爺只捐了三百兩,后被周皇后怒斥這才不情不愿的又捐了兩千七百兩。
一文錢沒出還凈賺了兩千兩。
而這位周奎在李自成進(jìn)入北京后,將太子朱慈烺獻(xiàn)給李自成邀功以求自保。
但對于這種無恥至極之徒,李自成直接把他劈了,從他家中抄出家財超八十萬兩。
李自成進(jìn)北京后一共搜出白銀七千萬兩,其中勛貴內(nèi)侍占其三,百官占其三,商賈和百姓占其四。
而清軍入關(guān)后,多爾袞又從北京城里搜出白銀近四千萬。
這還是李自成搜刮完畢,多爾袞為了名聲和統(tǒng)治沒有搜刮太狠的結(jié)果。
而崇禎在位時近乎求爺爺告奶奶讓他們捐資助軍,但最多的一次只有八萬九千兩,其中大頭還是宮里妃嬪們捐的。
想到這里,崇禎呵呵一笑:“好啊,我大明果然富庶無邊能人輩出。”
隨即冰冷銳利的眼神看向魏忠賢:“你倒是把自己摘得干凈!”
魏忠賢聞言躬身:“皇爺,奴婢雖是閹人又有諸多毛病,但家國大義奴婢還是知曉的?!?/p>
他這話說的斬釘截鐵,因為他真是這么做的。
東林黨和八大晉商最恨魏忠賢的也正是這一點,這個老太監(jiān)對文人極為仇視,反而對軍人有種變態(tài)的崇拜,而對商人更有種變態(tài)般的仇恨。
他得勢的這些年,大明之內(nèi)的商賈哭爹喊娘極為凄慘。
可能這和他的出身有關(guān)。
見崇禎面色并沒有變化,魏忠賢再次上前虛扶手臂隨崇禎漫步而行。
“皇爺,先帝之時就已經(jīng)準(zhǔn)備整頓京營,太祖和成祖時期京營有兵二十五萬且戰(zhàn)力極強,但如今京營在冊十五萬,但據(jù)老奴探查最多不過六萬且老弱居多?!?/p>
“先帝想動但苦于沒有合適的人選,而要動京營就必定要和京城勛貴正面沖突,所以先帝也打算在年后動手清肅,但....”
崇禎聽到這里微微一嘆,天啟要的太多了,非但要一舉將朝臣全干掉還要把勛貴也一同干掉。
所以想他死的不止朝臣,還有手握重權(quán)的京中勛貴。
京營是必須要整頓的,而天啟沒有合適人選這個問題在他這并不存在。
而他選中之人現(xiàn)在還在陜西管后勤,洪承疇。
同時被他選中掌管京營的還有另外一個人,周遇吉。
這是兩個名副其實的猛人,此刻的周遇吉還只是遼東大營一個小小千總。
這倆人現(xiàn)在并不出名甚至知道的他們的都不多。
但這就是崇禎的底氣,因為他知道誰能用也能放心用。
更知道誰是垃圾。
誰必須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