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由檢提著劍,領(lǐng)著人,徑直殺向乾清宮。
他身后的英國公張維賢,一身冰冷甲胄,每一步都踏出金石之聲,像是為舊時代的終結(jié)敲響喪鐘。
宮門前,八名太監(jiān)一字排開,如八根釘子,死死攔住去路。
朱由檢眼皮都未曾抬一下。
他只對身后的王體乾,甩下一句沒有溫度的話。
“去,把皇后請來。”
話音未落,他已邁步向前,龍行虎步,殺氣自溢。
為首的太監(jiān)臉色慘白,卻還是硬著頭皮躬身,聲音抖成了篩子。
“參……參見信王殿下!陛下……陛下正在歇息,任何人不得打擾!”
朱由檢的腳步,頓住了。
他臉上依舊沒有任何表情,右手卻已握住了腰間那柄古樸的劍柄。
“嗆啷!”
一聲清越龍吟,撕裂了紫禁城死寂的夜!
太祖高皇帝的佩劍,帶著兩百年前的鐵血煞氣,驟然出鞘!
寒光一閃而逝。
噗嗤!
攔路太監(jiān)的喉嚨上,多了一道纖細的血線。
他雙眼圓瞪,瞳孔里滿是驚駭與不信,仿佛不明白這位一向溫和的信王為何會驟然拔劍。
溫熱的血液,濺上朱由檢的王袍。
他紋絲不動。
尸體,直挺挺地向后倒下,發(fā)出一聲悶響。
一股濃郁的腥甜氣味直沖鼻腔,胃里生理性的惡心感一閃而過。
但瞬間,就被一股更為強烈的、君臨天下的意志死死壓下!
他兩世為人,這是第一次殺人。
但從他決定逆天改命的那一刻起,他就知道,自己的雙手,早晚要沾滿鮮血!
朱由檢提著那柄仍在滴血的劍,劍尖直指剩下那七個早已魂飛魄散、癱軟在地的太監(jiān)。
他的聲音,冷得能刮下人骨頭上的肉。
“先帝駕崩,爾等閹豎,封鎖宮門,意欲何為?”
“說?!?/p>
只有一個字,卻比千軍萬馬更具壓迫感。
他目光一掃,落在張維賢帶來的親兵身上。
“不必留活口。”
“一個不留?!?/p>
冰冷的命令,讓張維賢這位見慣了沙場的老將,心頭都為之一凜。
他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的信王,那雙眼睛里沒有半分仁慈,只有無盡的深淵。
這位新君,是頭餓狼!
朱由檢不再看那些必死之人,獨自一人,站到乾清宮那扇緊閉的朱紅殿門前。
身后,是手握京營兵權(quán)的英國公。
他伸出手,輕輕搭在門上。
這扇門,隔開的是君與臣,也是生與死。
他深吸一口氣,猛地向前發(fā)力!
“吱呀——”
沉重的殿門,緩緩開啟一個人的世界。
朱由檢一步跨入。
殿內(nèi)幽暗,他一眼就看到了龍床之上,那個早已僵硬冰冷的身影。
他的皇兄,朱由校。
那一瞬間,所有偽裝的堅強轟然崩塌。
朱由檢再也撐不住,雙膝一軟,重重跪在冰冷刺骨的金磚上,一聲壓抑到極致的悲鳴,終于沖口而出。
“皇兄——!”
“你怎么就這么走了!留下這千瘡百孔的江山,讓臣弟一人,如何支撐啊!”
這哭喊,是手足之情的悲慟。
更是兩世為人,那份足以壓垮神佛的重擔,在此刻的傾瀉!
哭聲未落,殿外腳步雜沓,王體乾引著張皇后匆匆趕到。
張皇后一見龍床上那熟悉的身影,嬌軀劇震,淚水瞬間決堤,悲戚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。
朱由檢強行收斂心神,從地上站起,血紅的眼睛轉(zhuǎn)向王體乾,聲音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。
“傳召內(nèi)閣?!?/p>
很快,內(nèi)閣首輔黃立極,閣臣施鳳來、張瑞圖、李國普等人,幾乎是連滾帶爬地沖進殿來。
他們撲到龍床前,哭天搶地。
哭聲中,黃立極第一個反應(yīng)過來,他猛地轉(zhuǎn)身,對著朱由檢便是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。
“國不可一日無君!請信王殿下遵先帝遺詔,即皇帝位!”
“臣等,即刻擬定登基詔書!”
朱由檢默然點頭。
他,已經(jīng)是這座紫禁城的新主人。
天啟七年,八月二十四日。
欽天監(jiān)擇定的登基吉日。
天色未明,朱由檢已在王承恩的伺候下,換上了那身十二章紋的袞龍冕服。
當那頂沉重無比的十二旒冠冕壓在頭頂時,他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窒息。
也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清醒。
吉時已到。
鐘鼓齊鳴,聲震九霄。
朱由檢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,自文華殿而出,一步,一步,踏上那條通往權(quán)力之巔的漢白玉石階。
他的每一步,都仿佛踩在了歷史的脈搏之上。
皇極殿內(nèi),莊嚴肅穆。
禮畢。
他緩緩轉(zhuǎn)身。
迎著階下黑壓壓跪倒一片、山呼海嘯般的文武百官,一步,一步,走向那座九龍金漆御座。
他拂袖,落座。
剎那間,天地失聲。
整個大殿,死一般的寂靜,落針可聞。
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感受著那從御座之上彌漫開來的,令人心悸的威壓。
黃立極雙手顫抖,捧著詔書,用盡畢生力氣,高聲宣讀。
“……奉天承運皇帝,詔曰……”
“……茲于天啟七年八月二十四日,即皇帝位于皇極殿。以明年為崇禎元年……”
詔書的內(nèi)容,朱由檢一個字都沒聽進去。
他端坐于龍椅之上,目光穿透高高的殿門,望向那無盡的遠方。
手中,是帝國的權(quán)柄。
心中,是民族的未來。
“吾皇萬歲!”
黃立極聲嘶力竭地叩首高呼。
殿內(nèi)百官,殿外禁軍,齊齊跪倒,那山呼海嘯之聲,幾乎要掀翻皇極殿的屋頂!
“吾皇萬歲!萬歲!萬萬歲!”
聲浪之中,朱由檢的嘴角,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。
崇禎。
他沒有改。
前世,你們讓朕的崇禎十七年,國破家亡,吊死煤山。
這一世,朕的崇禎,將開啟一個日月新天!
朕說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