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腦子寄存處】
【書架加一加,活到一百八?!?/p>
洪武十一年的大明朝一片欣欣向榮。
這一年,除了些許外部叛亂和天災外一切安好,朱元璋沒有大肆殺人,對外也沒有大的戰(zhàn)事,這頭雄獅正在不停的舔舐自身的傷口,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。
也是這一年,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,挎著個布袋背著個包,拄著根木棍來到了應天府城南小板巷南,郭家的宅邸前。
少年身上麻衣破爛,滿面黃土,看不清面容,頭發(fā)都黏在一塊了,但其身形挺拔,目光炯炯有神。
“咚咚~”
“咚咚……”
“來了!別敲了!”
說話之人嗓門極大,隨著郭府園西角門被打開,一個四十歲上下須發(fā)半白之人走了出來。
“小兄弟何事???”這門房是郭家的仆人,以前跟著郭英上陣殺敵,年老之后受了些傷,所以退了下來給郭家當了個門房。
他看著門外的年輕人,雖衣著破爛不光鮮,但身形挺拔,也就沒把他當做乞丐給打發(fā)了。
“小子郭岳有禮,此來為親人尋一安魂之地,多有叨擾?!?/p>
臉上的灰塵蓋不住眼前少年眉眼間的英氣,破舊的衣衫遮不住少年的挺拔的身軀。
門房郭三九不敢大意,來人也姓郭,聽這少年的意思,應當是郭家的親族死在了外頭,這是來入祖墳的,他沒將人拒之門外,而是帶著少年迎進了西次園的接待室,至于其他的,二爺不在家,自有老爺子處置。
郭岳打開身上包裹,將兩件樣信物取出。
一樣是一柄刻著郭字的短刀,一樣是一塊刻有“驍騎衛(wèi)千戶郭英”的令牌。
兩樣物品拿出,門房再不疑有他,和少年交流了幾句后便拿著信物獨自去了內(nèi)宅,吩咐了下人弄來了熱水,讓少年郎洗漱一番。
“三九,你是英兒的身邊人,你覺得這東西是真是假?”
郭山甫和妻韓氏端坐正堂,將仆人都打發(fā)了,屋內(nèi)三人壓低聲音,不敢大聲交流。
“回老爺?shù)脑挘巧倌昙s摸著十一二歲,母親是當?shù)氐囊幻t(yī)女,小人算了算日子東西該是真的,那時候二爺確為千戶,只不過小人那時候受了點傷,真要問個清楚還得是問一下我大哥?!?/p>
“嗯……”老爺子摸了摸胡須,眼睛卻是盯著桌案上的兩樣東西。
對于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大孫子,老爺子和韓老夫人是歡喜的,但歡喜過后又是解不開的愁容。
按那少年的說法,自己的生母當年被叫過去給郭英治療傷勢,自家兒子辱了人家清白,那女子事后偷了郭英的短刀和令牌,留下字條,想要回東西就得納了她,可誰知這一等就是十多年,人沒等到,人卻病死在淮安。
郭英人丁不旺,如今也只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,女兒還是個病秧子,突然多出一個好大兒,怎能不讓人高興。
但壞就壞在這里,如果是普通大戶人家,驗明正身后直接入了族譜養(yǎng)著就行,但郭家不行啊,誰叫郭英四十多歲了還沒有嫡子呢,眼看郭英的正妻馬氏是不能再生了,一旦把這孩子收了族譜,那這少年就會是郭英的長子,那這偌大的家業(yè)該怎么辦?給他嗎?
“老爺,夫人,您二位找我?”
就在二老想著的時候,一個穿著青衣的老者來到了正堂。
“一七阿,你三弟說,十二三年前,我兒打陳友諒的時候,是你一直護在身旁?”
“回老爺?shù)脑?,沒錯?!崩险邘缀鯖]有思索,瞬間就做出了回答?!澳菚r候我跟著二爺身邊充當宿衛(wèi),二爺打陳友諒那兩年我一直跟在二爺身邊。”
“嗯好。”老爺子敲了敲桌上的東西,示意對方查看。“你來看看,這兩樣東西,眼不眼熟?!?/p>
郭一七大步上前,先是把令牌拿在手中看了看,又把短刀給抽了出來,看著刀刃上的缺口,郭一七若有所思。
“如何?”
“回老爺?shù)脑?,是二爺?shù)臇|西,在淮安打陳友諒的時候丟的,此事我記得清楚,當時二爺還是驍騎衛(wèi)千戶,只不過沒幾天陛下就給二爺升了官,當了指揮僉事,所以這令牌丟也就丟了?!?/p>
“我聽聞當時英兒……”有了肯定的答復,老爺子又將郭岳的話復述了一遍,聽得郭一七表情極為不正常。
“你可曾聽聞此事?”
“這……”郭一七欲言又止,低著頭看了看韓氏。
“但說無妨!”
“回老爺?shù)脑?!確有此事,此事我記得真切,當時二爺和那醫(yī)女辦事的時候,還是老奴看的門,算算日子,那少年的年齡卻也是對的上的?!?/p>
“哼!”韓氏聽聞自己兒子竟做出此等丑事,且事后竟沒能給那女子一個交代,以至于母子二人淪落至此,頓時氣憤到了極點,拉著臉也不看屋內(nèi)三人,氣呼呼的便離開了。
老爺子也是非常惱怒,你說你,既然污了人家女子清白,那便娶回家中便可,怎的把那女子一人丟在淮南。
現(xiàn)在好了,人家生了個兒子,抱著母親的遺物找上門來,要將自己母親的遺物葬在郭家的祖墳里,這傳出去郭家可就丟大人了。
洪武爺現(xiàn)在三令五申,讓這幫淮西人一定要管好自身的德行,一旦這等辱人清白拋妻棄子之事傳進洪武爺耳中,那郭英少不得挨一頓掛落。
郭岳洗漱完后,換了身稍微干凈些的衣服,衣服還是自己的,只不過干凈不少,此刻正小心的坐在院外擰著頭發(fā)。
郭府園很大,這西次院和內(nèi)院的墻新舊不一,西次院的這一排屋舍明顯是新蓋的,這里住著些男仆,教書先生,醫(yī)師,護衛(wèi)等。
此刻有不少人正站在門口好奇的盯著院中的少年。
就這么一會的功夫,院子里的大部分人都已經(jīng)知道了這少年是來尋親的,搞不好以后還可能是自己的主子。
郭家跟隨洪武爺起兵,長子郭興已經(jīng)封侯了,所以搬出了郭府園,住進了郭家巷子的鞏昌侯府,次子郭英現(xiàn)在任北平都指揮使,帶走了府內(nèi)大部分家仆,所以現(xiàn)在的西次院看上去沒那么多人。
韓老夫人繞了一大圈路,帶著兩個丫鬟,少見的來到了西次院,準備看看自己的大孫子。
“老夫人!”
“老夫人!”
一路上眾人紛紛避讓行禮。
這等大事郭老爺子也不好一個人做主,只能讓人快馬加鞭,帶著信物去了北平,這一來一回四千里的路程,就是再快也得十來天,所以現(xiàn)在最要緊的事,就是穩(wěn)住這少年人,而這個任務被韓老夫人主動接了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