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年3月12日,喬治親王在解決加拿大事宜后因突發(fā)事件被迫提前返回英國。
溫莎城堡的晨霧尚未散去,喬治親王就在圖書室撞見了正在踱步的張伯倫。首相的駝色大衣上沾著露水,手里攥著的《泰晤士報》頭條赫然印著:"德軍進駐維也納"。
"您這么早就來了,首相先生?"
張伯倫抬頭,眼下掛著與年齡不符的青黑。"徹夜未眠,殿下。"他聲音沙啞,"我剛給駐柏林大使發(fā)了第三封電報,要求確認希特勒的下一步動向。"他掏出口袋里的懷表——喬治注意到那是1916年產的戰(zhàn)壕表,玻璃面上的裂痕像極了歐洲地圖上的新邊界。
-----
國王私人會客廳里,喬治六世正在聽BBC的奧地利現場報道。當廣播里響起德奧民眾歡呼"一個民族,一個帝國"時,他關掉了收音機。
"張伯倫仍然相信能通過談判約束希特勒。"國王示意弟弟坐下,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左手無名指——那里本該有枚婚戒。"但軍情五處的報告顯示,德國人在捷克邊境新建了三個軍用機場。"
喬治取出加拿大總理麥肯齊·金的密信:"他提醒我們注意德國科考隊在育空地區(qū)的活動。那些所謂的氣象站,測量的全是飛機跑道承重數據。"
侍從突然通報張伯倫求見。首相進門時踉蹌了一下,喬治這才發(fā)現他右腿膝蓋處有塊泥漬——想必是在城堡臺階上摔了一跤。
"陛下,我剛收到亨德森大使的回復。"張伯倫直接遞上電報,省略了所有禮節(jié),"希特勒承諾蘇臺德問題是'在歐洲的最后領土要求'。"
喬治六世接過電報卻不看:"1935年他也說過同樣的話,然后撕毀了《凡爾賽和約》的空軍條款。"
"正因如此,我們必須爭取時間!"張伯倫突然提高音量,隨即又像泄了氣般塌下肩膀。他取出眼鏡布擦拭鏡片,這個動作讓喬治想起自己老去的數學教師。"去年我們的戰(zhàn)斗機產量只有德國的三分之二。再給我十八個月..."
首相從公文包抽出一疊照片鋪在茶幾上:利物浦船廠半完工的航母,德比郡兵工廠生銹的沖壓機床,樸茨茅斯港排隊領取救濟金的前海軍技工。"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實力,陛下。"
喬治拿起一張照片:工人們正用馬車運送炮管。在德國人使用流水線的時代,英國軍工廠仍停留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生產方式。
-----
下午的樞密院會議上,海軍大臣達夫·庫珀拍案而起:"每次退讓都讓希特勒胃口更大!現在應該立即與法俄結盟——"
"然后重蹈1914年的覆轍?"張伯倫打斷道。他轉向喬治六世,聲音突然變得懇切:"陛下,我比任何人都清楚納粹的威脅。正因如此,才不能在他們選擇的時間開戰(zhàn)。"他展示的備忘錄顯示,英國雷達網要到1939年才能覆蓋東南海岸。
會議陷入僵局時,侍衛(wèi)長送來緊急電報。喬治六世看完后臉色驟變:"德國裝甲師正在林茨集結。"
張伯倫的鋼筆掉在地上,墨汁濺在他的手工皮鞋上。這個素來注重儀表的男人竟毫無察覺。"給我四十八小時,"他嘶聲道,"我要親自飛往柏林。"
-----
深夜的圖書室里,喬治發(fā)現兄長對著父親喬治五世的肖像飲酒。
"張伯倫明天要見希特勒?"喬治接過酒杯。
喬治六世搖搖頭:"去見戈林。通過瑞典商人安排的秘密渠道。"他苦笑一聲,"堂堂大英帝國首相,要像間諜一樣走后門。"
壁爐火光映照著國王疲憊的面容。喬治突然意識到,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背后,是一個帝國衰落后的無奈算計。就像兄長摘下的婚戒,都是為承擔更大責任而做出的犧牲。
"伯蒂,如果換作是你..."
"我會做同樣的事。"國王打斷他,手指輕撫相框中父親威嚴的面容,"但不是因為相信希特勒的承諾,而是為我們穿制服的孩子們爭取多生產一艘軍艦、多訓練一個飛行員的時間。"
窗外,溫莎大公園的橡樹在夜風中沙沙作響。喬治想起加拿大廣袤的森林——那些被德國人測量的木材,或許明年就會變成空降兵的滑翔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