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服局的女官們捧著那件朝服走進暖閣時,晨光正從雕花窗欞斜射進來,在云錦面料上投下細碎的光斑。
鎏金雀鳥紋窗格將日光篩成點點碎金,落在玄色云錦上,竟與面料里暗藏的金線相映成趣,恍若星子墜在夜幕,又似銀河傾瀉人間。
這匹云錦用了三升三熟的桑蠶絲,歷經(jīng)七七四十九道工序才得以織就。
自春分蠶蟻初孵,至霜降繅絲成繭,每道工序都暗合天時。采桑女需在晨露未晞時摘取最鮮嫩的桑葉,煮繭的火候要隨著月相變化調(diào)整,繅絲時需三位繡娘同時操作,方能保證絲線粗細如一。
織造時摻入的真絲金線,乃是將赤金錘打成薄如蟬翼的金箔,再裹以最纖細的桑蠶絲捻制而成。
金匠們在密室中閉關(guān)七日,將祖?zhèn)鞯拇方鸺妓嚢l(fā)揮到極致,每片金箔都薄得能透出人影,裹絲時需屏息凝神,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。
手指撫過前襟的日月山河圖,能摸到凸起的紋路 —— 太陽是用捻金線盤成的,邊緣綴著米粒大的珍珠,那珍珠皆采自南海鮫人泣淚之處,顆顆渾圓瑩潤,在日光下流轉(zhuǎn)著神秘的光暈。
采珠人需在月圓之夜?jié)撊氚倜咨詈?,循著鮫人吟唱聲尋找泣珠之處,許多人為此葬身魚腹。
月亮則用銀線勾勒,里面填著孔雀羽織成的藍,每一根孔雀羽都經(jīng)過精心挑選,尾羽上的眼狀斑紋巧妙地組成了月中桂影。
馴孔雀的老嫗會在清晨觀察數(shù)百只孔雀開屏,選出斑紋最完美的尾羽,再用秘制香料將羽毛浸潤七七四十九日,方能保持永不褪色。
山河輪廓用的是深青與赭石兩色絲線,以盤金繡、打籽繡等十余種針法層層疊疊織出巒峰的起伏。繡娘需對照著各地送來的山水拓片,在腦中勾勒出三維地貌,連河流的波紋都用了水紋織法,針腳細密如鱗,隨著人的走動,晃眼一看竟像真的在流動,仿佛能聽見潺潺水聲。
每條河流的流向都嚴格遵循輿圖,繡娘甚至在針腳里暗藏了暗紋,只有在特定角度的光線下,才能看到 “江河歸?!?的篆字。
后背的北斗七星紋藏著巧思,七顆星用的是暗夜發(fā)光的螢石線,這螢石線采自極北之地的千年螢石礦脈,經(jīng)過數(shù)十位能工巧匠研磨、提煉,方制成絲線。
礦工們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中開采,用獸皮包裹著螢石,歷經(jīng)三個月的跋涉才將礦石運到京城。
白日里瞧著是尋常的墨色,到了夜晚便會透出幽微的藍綠,恰如天幕上的星辰。
最特別的是斗柄指向的那顆 "搖光星",比其他六星稍大些,里面摻了西域進貢的石棉絨,這石棉絨遇熱則暖,摸上去帶著絨絨的暖意,仿佛握著一團永不熄滅的小火苗,又似是帝王的關(guān)懷,時刻縈繞在身側(cè)。
西域商隊穿越沙漠時,要避開流沙與馬賊,歷時半年才將這珍貴的石棉絨送到長安。
腰間的玉帶更是耗費了三年功夫。
七枚鴿血紅寶石都有拇指大小,切割成棱形,對著光看能瞧見里面細密的血絲紋路 —— 那是特意從七鎮(zhèn)邊關(guān)的礦脈里各選一塊原石打磨而成。
采玉人在雪山懸崖上鑿取原石,用牦牛馱著穿越無人區(qū)。
青州的那顆帶著冰裂紋,像極了那里常年不化的積雪,晶瑩剔透中透著一股冷峻;涼州的那顆裹著絲絹般的紅霧,據(jù)說與當?shù)馗瓯诘耐硐纪?,瑰麗中又帶著幾分蒼茫。
玉帶扣是鏤空的龍紋,龍身蜿蜒盤旋,龍爪恰好托住寶石,仿佛在守護著這一方天地。
龍鱗用的是掐絲琺瑯工藝,以金絲勾勒輪廓,填入各色琺瑯釉料,經(jīng)高溫燒制后泛著暗金的光澤。琺瑯匠人需要調(diào)配七十二種釉色,燒制時要根據(jù)天氣調(diào)整火候,稍有偏差,龍鱗便會開裂。
在光影變幻間,那龍竟似要破壁而出,盡顯皇家威嚴。
女官為肖傾城穿戴時,特意將玉帶的搭扣對準后腰的 "命門" 穴位,
"尚服局的老師傅說,這七顆寶石各含一方地氣,貼身戴著能安神。"
她輕聲解釋著,指尖拂過北斗七星紋的尾端,那里藏著個極小的 "傾" 字,是陛下親筆寫了讓繡娘繡上去的。
繡娘用最細的羊毫蘸著特制的金粉,在放大鏡下繡了整整三日,那字跡剛勁中帶著幾分溫柔,每一筆都飽含著深情,仿佛在訴說著綿綿情意。
穿好朝服站在銅鏡前,肖傾城抬手撫過前襟的山河圖,忽然想起少年時在邊關(guān),曾對著輿圖發(fā)誓要護這萬里河山。
如今這身衣服,竟是把她的誓言都織進了絲線里 —— 日月昭昭,山河永固,北斗指路,七鎮(zhèn)安邦,而那個藏在星紋里的小字,又悄悄泄露了帝王的私心,讓這身承載著家國重任的朝服,多了幾分獨屬的溫柔。
銅鏡中的她,身著華服,身姿挺拔,那身朝服不僅是權(quán)力與責任的象征,更承載著她的理想與信念,以及一份跨越山河的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