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朱由檢?!
歷史上在煤山歪脖樹上吊死的一根繩皇帝?
確定了自己現(xiàn)在的身份后,薛無塵無奈的嘆了口氣。
穿越了,而且穿越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一根繩皇帝,崇禎。
作為前世明史的研究生,他對這位一根繩皇帝的生平有著極其深刻的了解。
家庭條件那是沒得說,但家里的長輩著實有些不靠譜。
高祖嘉靖,二十四年不上朝,癡迷煉丹。
祖父萬歷,三十年不上朝,超級宅男,在位四十八年從未走出過皇宮一步。
哥哥天啟,喜歡當木匠,自然對朝政沒什么興趣,還養(yǎng)出了一個歷史著名的權(quán)閹魏忠賢。
至于中間的隆慶和泰昌不提也罷,歷史上對隆慶的評價是寬厚,用寬厚形容一個皇帝比罵祖宗都難聽,而泰昌朱常洛在位時間只有二十九天。
爽日子都讓祖上的人過完了,到了崇禎時期的大明完全就是一個爛攤子。
朝綱腐敗,黨爭不斷,軍力日衰,建奴崛起,皇宮更是被滲透成了篩子。
整個大明都爛透了。
而且崇禎年間正遇小冰河時期天災(zāi)不斷。
崇禎元年,全陜天赤如血,二年旱,三年旱,四年旱,五年大饑,六年大水,七年秋蝗,八年九月西鄉(xiāng)旱,略陽水澇民舍皆沒,九年旱蝗,十年秋禾全無,十一年夏飛蝗蔽日,十三年大旱,十四年大旱....
而且還有世上規(guī)模最大的鼠疫,死傷無數(shù)。
天災(zāi)不斷朝堂貪腐引發(fā)民變,后世之人談到崇禎說的最多的便是四字:氣數(shù)已盡。
祖上欠的債和無盡天災(zāi),最后全落到了崇禎一個人的身上,越努力越幸運在崇禎這不存在。
因為事實是,他的努力加速了大明的滅亡。
在位17年換了50個內(nèi)閣大學士,換首輔的頻率也是高到嚇人,最長的任職八年,最短的不足一月。
干掉17名總督,2名兵部尚書,刑部尚書換了17個,不知道是冥冥中自有天意還是其他,17 這個數(shù)字出現(xiàn)的頻率非常高。
后世有人說崇禎最大的錯誤是殺了袁崇煥,而也有的人說他最大的錯誤是重用袁崇煥。
但鉆研明史的薛無塵卻明白,崇禎最大的錯誤不是殺了被后世稱為圓嘟嘟的袁崇煥。
而是殺了魏忠賢。
魏忠賢該殺也該死,但不能那樣死,更不能死的那么快。
正是因為閹黨被徹底清除,導致東林黨再無掣肘迅速做大掌控朝堂,大明也從那一刻開始徹底失控。
天啟最受詬病的地方就是養(yǎng)出了魏忠賢,但天啟最牛的地方也是養(yǎng)出了魏忠賢。
因為在天啟六年之時,東林黨被魏忠賢差不多干成了絕戶。
如果天啟沒死,朝堂之上將再無黨爭,因為魏忠賢的五虎,五彪,十孩兒,四十猴孫五百義孫里的大部,都來自之前的浙黨,齊黨和楚黨。
但天啟死了,崇禎上位,閹黨被圍剿一空只剩東林黨一家獨大。
天啟正值壯年,卻因游湖落水染疾不治而亡。
真是應(yīng)了那句話,朱氏皇族易溶于水。
想到這的薛無塵微微瞇眼,堂堂帝王只是掉進水里卻治了兩年越治越重,最后病死,看來被滲透成篩子的不止皇宮。
那太醫(yī)院也應(yīng)該早就爛透了。
天啟之死絕非閹黨所為,他們本就是因天啟而生,所以暗中設(shè)計殺天啟的人已經(jīng)不言而喻。
東林黨。
他們看出了天啟的籌謀,想要活想要鏟除魏忠賢為首的閹黨,天啟必死,隨后扶從小接受四書五經(jīng)教育的崇禎上位。
而這些膽敢暗殺皇帝,又滿口道德的文臣最后卻全部投降了建奴,導致泱泱中華被蠻夷統(tǒng)治數(shù)百年。
太多文化瑰寶被抹除,太多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被泯滅。
揚州十日,嘉定三屠,兩廣填四川,血流成河冤魂蔽日。
江陰八十一日全城殉國拒不剃發(fā)易服,無一投降,此戰(zhàn)滿清戰(zhàn)死王爺三人,大將十八。
可歌可泣。
更是滿清的閉關(guān)鎖國,將屠刀和精力全部放在防范漢人維持統(tǒng)治拒絕工業(yè)革命,也才有了后來的八國聯(lián)軍和倭寇入侵。
冤魂,遍布中原大地。
這是中華之辱,更是中華之殤。
而最后一個漢王朝大明,更是無數(shù)人的意難平。
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之后,已經(jīng)成為崇禎的薛無塵看向夜色里的天穹低聲喃喃:還來得及。
真的還來得及,如今是天啟七年八月二十四,崇禎登基的第一天,距離歷史上崇禎煤山自縊還有17年。
這個時候的建奴皇太極剛剛登基,遼東也還未全部丟失,小冰河時期也才剛剛開始。
鼠疫和大旱還沒動搖大明國本,銀川驛站那個干快遞的也還沒反,毛文龍還在皮島捅皇太極的后門。
更主要的是魏忠賢還沒死。
而更更重要的,是那些他熟知猛人們都還在。
孫承宗,孫傳庭,盧象昇,洪承疇,曹文詔,曹變蛟,左良玉,周遇吉,祖大壽,滿桂....
明末和其他朝代有著本質(zhì)的不同,其他朝代到了后期是無人可用,但明末崇禎手里猛人無數(shù)。
就連被后世稱為川渝暴龍的白桿兵統(tǒng)帥秦良玉,以及戚家軍的部分后裔也都還在。
但這些猛人在歷史上都被一個一個的生生磨死,無援兵無糧草死狀凄慘無比。
明軍不滿餉,滿餉不可敵。
這句話不對,因為真正的說法是明軍不滿餉,滿餉天可敵。
讓他們吃飽穿暖有餉銀可拿,他們能把天捅個窟窿出來,但明末能拿到滿餉的官軍基本沒有。
大明不是沒錢更不是沒糧,但這些錢糧都不在朝廷的手里,更不會落到兵卒的手里。
將視線從夜色中的天穹收回:我即為崇禎,這些遺憾將不會再有,那些讓人泣血的意難平也絕不能再有。
只要有足夠的錢糧,區(qū)區(qū)戴甲只有十萬的建奴想覆滅大明,屠戮奴役中原想都別想。
銀川干快遞的那家伙也再沒有造反的機會,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要先解決一個人。
想到這里,轉(zhuǎn)頭看向歷史上崇禎的吊友,貼身伺候的太監(jiān)王承恩:“大伴,宣魏忠賢來見朕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