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的第一批作品出乎意料地優(yōu)秀。五部短片,題材各異,卻都展現(xiàn)了新鮮視角和扎實功底。
“這些年輕人缺的只是機會。”我在評審會上說,“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大的舞臺?!?/p>
經(jīng)過討論,我們決定為這批短片舉辦專場展映,邀請業(yè)內(nèi)知名人士和媒體參加。
蘇沐辰主動提出:“我可以來做主持人,免費。”
我笑著揶揄:“蘇影帝的出場費可是天價,這么大方?”
他一本正經(jīng):“為夫人效勞,榮幸之至。”
展映會當晚,氣氛熱烈。五位年輕導演緊張又興奮地介紹自己的作品,觀眾反應熱烈。最后一部影片放映結束時,全場起立鼓掌。
令我意外的是,展映會還來了位特殊嘉賓——張毅導演。他低調(diào)地坐在后排,結束后才走過來。
“林晚,你又給了我驚喜?!彼y得地笑著,“那部《街角陽光》的導演,能引薦一下嗎?我新戲需要個副導演。”
被點名的新人導演激動得說不出話,只能連連鞠躬。
展映會大獲成功,媒體紛紛報道:“林晚為行業(yè)注入新鮮血液”、“晴婉傳媒成為優(yōu)質(zhì)內(nèi)容新標桿”。
就在這時,我接到了國際電影節(jié)組委會的邀請——擔任競賽單元評委。
這是華人演員首次獲此殊榮,消息一出,立刻引發(fā)轟動。
“太棒了!這是對你藝術成就的最大認可!”經(jīng)紀人興奮不已。
蘇沐辰比我還高興,連夜幫我研究所有入圍影片的背景資料。
“你不用這么辛苦?!蔽铱粗巯碌那嗪谛奶鄣?。
“這是我的榮幸?!彼J真地說,“知道嗎?你正在創(chuàng)造歷史?!?/p>
電影節(jié)上,我以專業(yè)、公正又不失溫度的點評贏得尊重。國外媒體稱贊我為“東方智慧與現(xiàn)代視野的完美結合”。
評審工作中,我與各國電影人深入交流,萌生了一個新想法:推動中外合拍項目,讓華語電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。
回國后,我立即組建團隊推進這一計劃。第一個項目選定為中法合拍文藝片《時空信箋》,講述二戰(zhàn)時期中法抵抗戰(zhàn)士的故事。
選角時,我堅持啟用新人:“要給有實力的年輕人機會?!?/p>
然而這個決定遭到部分投資方反對:“沒有明星擔綱,海外市場很難打開?!?/p>
談判陷入僵局時,蘇沐辰再次伸出援手:“我來客串,不掛名,不收酬勞?!?/p>
我驚訝地看著他:“你沒必要...”
“有必要?!彼⑿?,“我相信你的眼光,也相信這部電影的價值。而且——”他眨眨眼,“幫夫人排憂解難,是丈夫的職責?!?/p>
有了蘇沐辰的支持,投資方終于讓步?!稌r空信箋》順利開拍,新人表現(xiàn)超出預期,蘇沐辰的客串更是畫龍點睛。
影片先后在戛納和**電影節(jié)獲獎,成為年度文化現(xiàn)象。那位新人主演也因此一躍成為最具潛力的新星。
慶功宴上,年輕演員們輪番來敬酒:“謝謝林老師給的機會!”
看著他們青春洋溢的臉龐,我仿佛看到了曾經(jīng)的自己——渴望一個機會,渴望被看見。
宴會結束后,我微醺地靠在蘇沐辰肩上:“你知道嗎?我最驕傲的不是拿了多少獎,而是能夠為別人打開那扇門?!?/p>
他溫柔地撫摸著我的頭發(fā):“這就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。從不把成功當作私有物,而是愿意把它傳遞下去?!?/p>
星空下,我們十指相扣。
“沐辰,我想做更多這樣的事情。不只是拍電影,而是搭建一個體系,讓有才華的人不被埋沒。”
“那就去做。”他毫不猶豫,“我會一直在你身邊。”
第二年,我大幅減少臺前工作,將重心轉向晴婉傳媒的管理和新人培養(yǎng)。我們建立了完整的選拔和培養(yǎng)機制,與多家影視院校合作,為行業(yè)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新鮮血液。
媒體稱我為“娛樂圈教母”,這個稱呼讓我哭笑不得。
“我才多大啊就當‘教母’了?”我對蘇沐辰抱怨。
他大笑:“這說明大家尊敬你嘛,蘇太太?!?/p>
生日那天,我收到一份特殊禮物——曾經(jīng)參加《演技之心》的選手們合伙制作的紀念冊,里面是每個人的近照和感謝信:
“謝謝林老師當年的指點,我如今終于有了代表作”
“您說的‘保護真實’,我一直記在心里”
“因為您,我相信這個行業(yè)還有光”
我捧著紀念冊,淚水模糊了視線。
蘇沐辰輕輕摟住我:“這就是你的星光,晚晚。比天上任何星星都明亮?!?/p>
是的,我曾經(jīng)追逐星光,如今成為了點亮星光的人。
這或許就是最好的逆襲——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,還能為他人照亮前路。
而我知道,這絕不是終點。
新的故事,才剛剛開始。